午睡结束,该起床啦。小小米的小嘴巴猛地一撇,眼眶瞬间红了,急得眼看就要哭出来:“我的袜子怎么找不着了呀!”这袜子究竟跑哪儿去了?怎么会突然就不见踪影了呢?嘿,一场围绕着萌园园班关于袜子的有趣故事,也就此拉开了帷幕!
PART.01我们的讨论
小小米:我把袜子放在哪里了。琛琛:是不是藏起来了。
思远:我帮你找一找。
教师的思考:幼儿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能主动表达困惑,同伴积极回应愿意帮忙,体现了幼儿之间的互助意识。
PART.02我们的问题
吃完午点后,萌园园班的小朋友们又讨论了起来—为什么我们要穿袜子呢
赫赫:不穿袜子脚会不舒服。年糕:穿上袜子会很暖和。
1. 袜子大调查
借助调查表,孩子们探索袜子,知晓其有多样种类。通过直观的观察与触摸,感知差异,理解不同袜子的不同用途。
教师的思考: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中指出3—4岁幼儿应初步具备生活自理能力,在他人协助下穿脱衣物鞋袜这类基础技能需要逐渐掌握。袜子作为日常必备且幼儿频繁接触的生活用品,自然成为我们关注的教育切入点。
PART.03比一比
洋洋:袜子有长的也有短的。元旦:这个袜子是薄薄的,这个袜子是厚厚的。
天天:这个袜子有图案,那个没有。
教师的思考:幼儿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比较袜子特征,这是认知能力发展的体现。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观察结果,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不同特征与袜子用途的关系,促进其逻辑思维发展,同时也可渗透简单的数学概念,如分类、比较等。
PART.04叠一叠
孩子们尝试自己叠袜子,有的把袜子攥在手里团捏,可一松手就散开了。之后大家一起讨论,认识了袜子的结构。
接着,孩子们学习了叠袜子的方法,还创作了《叠袜歌》:“小袜子,对整齐,袜头向上卷一卷,卷到袜口张开嘴,啊呜一口吃掉它。”学会叠袜子后,就连睡觉时袜子也有了“安身之所”。
教师的思考:幼儿在尝试叠袜子过程中遇到困难,通过讨论和认识袜子结构解决问题,这是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
PART.05设计袜子
在仔细观察了各式各样的袜子后,萌园园班的孩子们摇身一变,化身为充满创意的小小设计师,他们灵动的小手在纸上飞舞,精心设计出专属于自己的漂亮袜子。
PART.06洗一洗
袜子是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,且需要每天更换。让小朋友们在家中尝试自己动手洗袜子,不仅能让他们在劳动中收获乐趣,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,逐步培养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。
PART.07穿袜子小能手
孩子们穿袜子的技能日益娴熟,午睡后都争着当第一个穿好袜子的人。
活动中,我们和孩子们认识了不同特点的袜子。通过辨别袜子类型,孩子们学会按长度、材料、用途等标准给物品分类。在比较袜子长短、厚度时,他们初步接触了数学概念,像知道袜子两只为一双,有大小、长短之分等,这为日后学习复杂数学知识奠定基础。
“洗袜子”“穿袜子”等环节,让孩子们学会照顾自己,增强独立性,掌握基本生活技能,提升了自理能力。

供稿:萌园园班
初审:刘老师
复审:橙子老师
终审:邹红梅
发布:鲍子老师